互助概況
※※※※※※※※※※※※※※※
互助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北接海北州門源縣,東連甘肅省天??h、永登縣和海東市樂都區,西臨西寧市大通縣,南與西寧市城東區、海東市平安區毗鄰,總面積3424平方千米,轄7鎮1街道11鄉、294個行政村、8個社區。全縣總人口40.14萬人,有土、藏、回、蒙等少數民族群眾11.26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8%,其中土族人口7.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8.7%,占全國土族總人口的32.3%,是全國土族人口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和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被譽為“彩虹的故鄉”。2022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31億元,增長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3億元,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4。78億元,下降5.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4億元,下降3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億元,下降7.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9.24元,增長5.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4.51元,增長6.1%。
互助縣是黨中央特別關心關愛的地方。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到五十鎮班彥村視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看望土鄉各族干部群眾,為40萬土鄉兒女注入了不甘落后、奮勇爭先的不竭動力。同時,胡耀邦、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镕基、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蒞臨七彩互助視察指導工作,為土鄉各族兒女帶來了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
互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互助地區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秦時與現今的西寧、樂都、大通、湟中、門源等地區統稱為湟中地。漢時隸屬臨羌縣管轄,隋時隸屬西平郡管轄,唐時由鄯州都督府管轄,宋元時期隸屬西寧州,明清時期先后由西寧衛、西寧府管轄。1930年9月29日互助正式建縣,1949年9月12日互助縣解放,1954年2月14日正式成立互助土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互助土族自治縣。
互助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互助位于西寧海東1小時經濟圈內,是兩市清幽消夏的“后花園”、“大客廳”和豐富放心的“糧袋子”“菜籃子”??h內有全省唯一的二級機場曹家堡機場,寧互高速公路、平互大公路、威北公路、加西高速貫穿全境,城市路網體系基本形成,鄉村公路通暢安全,全縣陸空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備,是全省重要的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互助山水形勝,人文薈萃。互助境內有豐富的自然風光資源和人文古跡旅游資源,集中展示土族民俗文化的土族故土園是青海省第三家、海東市第一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北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生態體系完好、動植物種類豐富,被譽為天然的“動植物王國”和“高原氧吧”;藏傳佛教寺院佑寧寺號稱“湟北諸寺之母”,卻藏寺是清朝皇家寺院;五峰寺是古湟中八景之一;土族盤繡、土族輪子秋、丹麻花兒會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省內外。
互助物產富饒,產業厚實。互助是全省農業大縣,耕地面積占全省的1/8,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八眉豬保種基地、北方最大的雜交油菜制繁種基地、全省最大的脫毒馬鈴薯繁育基地,油菜和馬鈴薯產量均占全省的1/4,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和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ブ侨珖畲蟮那囡粕a和原產地保護基地,以“天佑德”為主的互助青稞酒傳承400年興盛不衰,被全國釀酒專家譽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