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助縣聚焦打造“七彩農業”名片、建設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目標,積極搶抓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完善高原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體系,提升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引進馬鈴薯微型薯(原原種)“霧培法”生產技術,并獲得成功,這是青海省內首次引進應用的一項農業育種新技術。馬鈴薯微型薯“霧培法”生產技術就是將一定配比的營養液,適時適量噴于馬鈴薯根基,使馬鈴薯植株得到充分的水分和養分,從而促進馬鈴薯微型薯高密度生長。微型薯“霧培法”栽培與傳統基質栽培相比,傳統技術栽培消耗人工多、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結薯率低,微型薯“霧培法”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結薯率高,提高了繁育系數,平均單株結薯率達30至50粒,最高能達到80粒以上,是傳統基質栽培的20倍以上。今年,互助縣新建575平方米日光鋼架溫室及微型薯霧培繁育系統。微型薯霧培技術的應用,擴大了馬鈴薯微型薯生產規模、改進了生產技術、創新了馬鈴薯良種擴繁技術,為提高互助縣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
編校:李學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