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互助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統籌各方資源,舉全縣之力,全力打造彩虹故鄉、七彩農業、土族盤繡、青稞美酒、互助家政“五張名片”,建設國家全域旅游、全國現代農業、土族文化傳承、青稞產業振興、勞務經濟發展“五個示范區”,推動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了各族群眾福祉,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為加快建設“五個新海東”做出了互助貢獻。
——“彩虹故鄉”品牌持續提升。積極打造高原旅游休閑度假區,注重文旅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旅游新業態,著力構建功能、布局、業態相協調的旅游體系,打造了“七彩丹麻”“老家東山”等一批“一鄉一品”旅游品牌,成功舉辦了“封壇盛典、工匠評選、百桌家宴、千人安召、萬人游酒鄉”等青稞酒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推出了土族民俗游、休閑度假游、生態觀光游、青稞酒工業游、冬季冰雪游、紅色研學游等精品旅游線路,“彩虹故鄉”名片越擦越亮。前三季度,全縣接待游客287.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4億元。
——“七彩農業”名片越擦越亮。按照打造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定位,充分發揮農業示范園區在種苗培育、科技示范、新品推廣等方面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農牧業發展“七大行動”,2.96萬畝撂荒地全面“清零”,整治“非糧化”耕地1.34萬畝,播種糧食作物57.4萬畝,糧食、蔬菜、肉、蛋、奶產量分別達12.79萬噸、13.8萬噸、1.91萬噸、130噸、1.5萬噸,“七彩農業”Logo成功登記,8大類商標完成注冊,認證綠色食品2個、有機農產品5個,預計輸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44萬噸,銷售額達16億元。同時,我縣成功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創建名單。
——“土族盤繡”產業逐步壯大。積極與省工藝美術協會、高等院校合作,創新研發時尚文創產品120余種,大力推行“企業+基地+工坊+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構建了縣級青繡文化中心—鄉鎮盤繡工坊、基地—村級重點繡戶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全縣長期從事盤繡技藝的繡戶達3000戶、季節性繡娘達5000余名,建成盤繡經營實體40家、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處、省級非遺扶貧工坊4家。前三季度,盤繡銷售收入達2140萬元,人均增收3800元。
——“青稞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充分發揮中國青稞酒研究院和互助青稞酒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加強質量提檔升級,積極開展品牌正名行動,全縣青稞酒市場秩序持續規范,“青稞美酒”認可度逐步提升。投資9000萬元的青稞產業園基本建成,投資5000萬元的青稞酒糟飼料生產線開工建設。青稞麥片、麥茶、餅干、青稞米、酒糟提取和酒糟衍生品等6條生產線試產順利,酒糟循環利用生產線開工建設,青稞產業鏈不斷延伸,初步構建了以“青稞酒產業為主導,青稞衍生產品、青稞酒糟循環經濟多元發展”的青稞產業發展新格局,青稞產業振興步伐不斷加快。
——“互助家政”產業快速興起。深入實施高素質團隊培養、系統性標準建設等“六大工程”,全面落實職業技能提升、龍頭企業培育和行業標準建設等23項具體措施,成立了以互助家政集團為龍頭、86家企業為成員的互助家政行業協會,制定了“六統一”行業服務標準,家政服務業呈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新氣象。全縣家政企業達120余家,固定從業人員5600余人,季節性從業人員1.5萬余人,前三季度勞務收入達3.9億元。
編校:毛有珍